日本的飲食文化很有趣,除了料理本身有分和食、洋食等不同的種類,連用餐規矩也和其他國家不一樣。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進入餐廳(尤其是居酒屋)的第一件事,就是會遞上一條擦手濕毛巾。有些比較講究的餐廳所遞上的濕毛巾,夏天時是冰的,冬天是熱的。光從這一條毛巾,就能傳達出日本「おもてなし」的招待精神。
おしぼり – 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文化

日本人的貼心招待文化,居然不是近代才發展的,而是早在一千多年就有了!在古書「古事記」中就記載了濕毛巾的由來。 原來這是西元794~1185年平安時代公家(貴族、上級官人的總稱。主要在政務上輔佐朝廷。相對詞為武家,是指用武力保護國家的將軍或武士等)在招待客人時,會先提供一塊濡濕的布讓對方擦手。到了1336年的室町時代,旅館也開始提供這個小方巾給客人。當時因為大家都穿草鞋,所以腳很容易髒,所以這個毛巾不只擦手也可以拿來擦腳。除了毛巾本身,也放了水桶在旁邊讓客人可以一邊擦一邊洗毛巾,這個「擰」乾的動作叫作「しぼり」,後來衍生為這條小毛巾就叫作「おしぼり」。
而來到現代,雖然還有不少餐廳會提供濕毛巾,也有許多改以即用即棄的濕紙巾取代。
濕毛巾可以拿來擦什麼?

濕毛巾最基本的功能是讓客人在用餐前清潔雙手,畢竟一一去洗手間排隊洗手也很麻煩。也有的人會直接拿來擦臉,拭去臉上的灰塵。但如果是有化妝或擦口紅的人,建議不要直接就往臉上擦,又或是打翻醬油或菜汁,也請直接向店家要抺布來擦,因為沾了化妝或品醬油的おしぼり污漬會比較難清理。
現在很多人還會把毛巾拿來做「折巾藝術」,在等待上菜的時間將它折成小雞小鴨小豬等等,非常可愛。
數道嚴密手續,衛生安全無虞
用完的濕毛巾會是誰處理?又是怎麼清潔的呢?在戰爭復興當時是店家用洗衣機清洗再卷起來,但是後來因為外食產業大量興起,「出租おしぼり」業者也因應需求而生。他們幫飲食店回收、清潔、消毒這些毛巾。
而這些回收的毛巾又是怎麼清潔的呢?
1.將毛巾髒的程度作分類。
2.如果是不太髒的毛巾,用60度以上的熱水燙10分鐘以上,再用清潔劑洗過。有明顯汚漬的毛巾,用60度以上的熱水燙15分鐘以上,再用清潔劑洗二次。
3.用乾淨的水洗淨後強力脫水
4.泡消毒水(250ppm以上亞氯酸鈉加次氯酸鈣稀釋)再脫水,反覆3次。
5.檢查、包裝
6.再度抽驗
7.出貨
這些洗毛巾的店家還需要每年四次被檢驗,看看洗完的毛巾是否會檢測出大腸菌、黃葡萄球菌等等。總之在衛生方面可說是很徹底的!
毛巾還有紀念日?!
來到日本之後會發現他們幾乎356天都有紀念日,而幾乎都是取自於諧音。像11月29日是吃肉日,因為音同「(11)いい(29)にく」(肉),11月22日是好夫婦日,音同「(11)いい(22)ふうふ」(夫婦),而おしぼり居然也有紀念日!那就是10月29日。因為10是指十根手指,29則是指「(2)ふ(9)く」(拭く)。
如果你實在有潔癖,無法放心使用店家提供的小毛巾,或是希望能夠更環保,那要不要試著帶著自己專用的呢?市面上有販賣個人使用的「マイおしぼり」,除了毛巾還附盒子,讓你隨時能夠安心使用,想擦哪就擦哪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