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日本旅遊時大家應該都有發現,為什麼日本的房子都沒有掛門牌號碼,只有寫房子主人的名字,比如田中、佐藤、某某人的家。那郵差要怎麼送信?旅人又要怎麼找路呢?
找地址不如找建築物名
在台灣除了少數篇遠地區之外,幾乎每一條路都有路名,而且找路有一定的規則。例如一條路的左邊是單號,右邊就是雙號,按街、巷、弄、號,號碼大小排序下去。所有的門牌號碼都大大地掛在門口,所以只要知道了主要道路的名字,就很容易找到目的地。這種地址編碼方法稱為「道路方式」。
在日本只有少數的地方用道路來規劃地址,主要採用的是名為「街區方式」的地址編碼。也就是地址的町、丁目、番、號。在日本的傳統和文化發展上,多在相近區塊的範圍內互相溝通連結,演變成現在「町」的名字由來。町和丁目沒有固定的範圍和命名規則,所以有的町很大,有的很小。但是番和號都有規則。例如番是採用「千鳥蛇行式」像超音波符號的排列方式,號則是「繞圓圈」的方式。而且很少人會把門牌掛在門口,最多只會寫屋主的名字。
那郵差要怎麼送信呢?郵局內有記錄每一家戶地址的詳細地圖,送久了,也就能自然推算出排列規則,並記得工作範圍內的建物番、號了。
送信是郵差的工作,但一般人手邊沒有詳細的地圖要怎麼找路呢?問GOOGLE大神最快,但常常還是會發生已到了目的地附近卻不確定是哪一棟樓的狀況。這時候就要靠「建築物名」去確認了!日本雖然不會把門牌號碼掛在門口,但幾乎所有的建築物都有名字,而且會很醒目地寫在大門口。尤其日本的餐廳不像台灣幾乎都在一、二樓,很多都是集合在某棟大樓裡,如果不靠建築物名字去找的話,很容易迷失在餐廳密佈的街道裡。
常見建築物名稱
正因為要靠名字去認建築物,所以房子的命名也變成一種學問。日劇中有時候會看到主角住在叫作〇〇莊、〇〇アパート的地方。但現在房子叫這樣的名字就落伍了!近年的風潮是用德語、法語等外來語來命名,讓房子增添異國風情和高級感,建商靠這洋腔洋調的名字又可以再多賺一點錢。目前排名前十名的有:
第一名:Maison(メゾン)-法語中「家」的意思。最常看到的就是グランドメゾン或ベルメゾン。
第二名:Soleil (ソレイユ、ソレーユ)-「太陽」的意思,有採光很棒、積極正面感。
第三名:Espoir(エスポワール)-「希望」的意思。讀法有點饒舌,但是讓人唸不出來的越有高級感。
第四名:Château(シャトー)-「城堡」的意思。家的確是保護每個人的城堡。
第五名:Clair(クレール)-「明亮、清楚」的意思。等於英文的CLEAR。
第六名:Dormir(ドミール)-「睡覺」的意思。有不少學生宿舍以此命名,應該是希望學生唸了一天書之後回宿舍可以好好放鬆。
第七名:Charmant(シャルマン)-日本人最喜歡的單字「可愛、迷人」,法文版也很受歡迎。
第八名:Ciel(シエル、シェル)-「天空」之意。
第九名:Jeunesse(ジュネス)-等於英文的YOUTH,表示「青春」。
第十名:Palais(パレ)-「宮殿」之意,應該受到很多豪宅歡迎。
筋、通、条又是什麼?
在東京,很多大條道路會叫「〇〇通り」(とおり),但到了關西地區就會發現路名變成〇〇筋、〇〇通,例如大家到大阪必逛的御堂筋、千日前通,京都的烏丸通、三条通、四条通等等。大阪人雖說在當地東西向的道路叫「通」,南北向的是「筋」(すじ)在當地是常識。但其實在關西三大都市-大阪、京都、神戶對於筋、通、条的認知大不同!
一直到江戶以前,日本的首都都在京都,城市的發展和規劃都相當地完善,而且是方方正正的橫盤格。在中世紀之前京都的道路只有分寬24公尺的為「大路」(おおじ)和12公尺寬的為「小路」(こうじ)。後來人們也不區分到底是東西還南北向,全部統一稱之為通。而東京的通り由來則是1960年為了奧運會,想要讓市中心的觀光和交通方便才幫主要道路取名字。
而大阪是從上町台地向西發展的。上町台地北端的石山本願寺燒毀後,豐臣秀吉築了大阪城,之後從大阪城向西開發,中央大通、長堀通、千日前通等東西向道路和城市同時被建造起來。而筋就是和通完全不同方向發展的道路。像御堂筋原本是連結北御堂和南御堂的細細短短小路。而御堂筋北側曾經是往淀屋橋的道路,於是被稱為淀屋橋筋。
充滿異國風情的神戶,在明治時代初期是以外國人居留地為中心,集合國內外的人來發展城市,大阪和神戶相對於京都,算是比較新發展的城市,神戶的取名用法有別於大阪,反而將南北向道路命為筋,並以主要城市為名,例如江戸町筋、京町筋、浪花町筋等等,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貫穿整個城市的南北向的京町筋。而早期比較早開發的地區或居留地因為本來就叫做通,就因此繼續沿用下去。
明明都是在日本,但是每個城市對街道的命名方式和城市規劃方式都不一樣,是不是很有趣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