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神作《灌籃高手》帶來完美節奏的電影片尾曲《第ゼロ感》‐日本樂團「10-FEET」

跨越世代的動漫神作《灌籃高手 THE FIRST SLAM DUNK 》電影上映後獲得觀眾一致好評,其中畫龍點睛的片尾曲《第ゼロ感》(第零感)可說是功不可沒,在觀眾情緒堆到最滿時音樂一下,所有的感動一口氣宣洩出來。這首由日本樂團「10-FEET」所唱的歌曲在ORICON音樂串流平台已突破1億次播放次數,來認識這個成軍超過26年的樂團以及《第ゼロ感》的創作故事!

10-FEET成立故事

圖片來源自pr times

「10-FEET」是來自京都的3人樂團,早在1997年成立,當時主唱、吉他手TAKUMA在玩金屬樂隊的仿製樂隊,貝斯手、主唱NAOKI玩著朋克仿製樂隊,最後鼓手、和聲KOUICHI加入,2001年正式出道。現在他們已是全員都已超過45歲的資深音樂人。

其實樂團組成時團名本來要叫作「1000-FEET」,但後來想一想覺得好像有點土,所以決定要叫「10-FEET」,這代表籃球框架約3公尺,而10-FEET就差不多3公尺的高度,是一個跳起來好像會碰到卻又碰不太到的距離。沒想到在多年之後,團體還真的和籃球搭上關係,仿佛就像是命定一般。

「京都大作戰」音樂節

圖片來源自pr times

說到10-FEET,不能不提到由他們策劃主辦的音樂節「京都大作戰」。這個每年7月在京都舉行的戶外音樂節,請來多位歌手及樂團演出,像2023年就有超狂的T-shirt店、WANIMA、go!go!vanillas、ORANGE RANGE等參與。

在2008年第一次舉行時,10-FEET並沒有想到這麼龐大的計劃,純粹因為成立十周年想要做些什麼而已。當時已有FUJI ROCK、SUMMER SONIC、ROCK IN JAPAN等知名的音樂節,要舉辦一個聚集許多樂隊及動員大量觀眾的音樂節,對於當時的10-FEET來說其實並不容易,但抱著想要做一次夢的心態,於是邀請其他樂團來演出,正式籌辦了「京都大作戰」。

活動一開始還出師不利,不只和京都大型祭典祇園祭撞期,最後遇上颱風直接中止。翌年再接再厲,改了個名字叫「去年は台風でごめんな祭 Sorry for clashing with the typhoon last year」,而且變成連續兩天,終於成功舉辦。當時10-FEET覺得已經算是完成了任務,沒想到所有演出的樂隊都跟他們說「明年也請繼續辦啊」之類的話,於是就決定繼續試試看。

現在,「京都大作戰」已經成為了許多樂團希望演出的活動,當中分為主舞台「源氏ノ舞台」及副舞台「牛若ノ舞台」,登上副舞台更是新晉樂團的目標。

《第ゼロ感》的誕生

而近期讓10-FEET受到注目絕對是電影《灌籃高手 THE FIRST SLAM DUNK 》的片尾曲。這首《第ゼロ感》(第零感)是10-FEET與灌籃高手原作者、也是電影的導演和劇本作者的井上雄彥合作,耗時兩年完成。其實這首歌並非刻意為了電影而創作,只是TAKUMA在疫情時純粹想要做一首很舞曲又很激烈的歌,毫無考慮地自由創作下的成品。

10-FEET曾向電影製作團隊提供了大約8到10首候選曲,最初導演和音樂監督都認為不太合適。直至電影團隊提示了希望能配合流川楓的場景,於是10-FEET發了《第零感》的原始歌曲過去,結果讓音響監督和音樂製作人覺得就是它了,經過改編後就變成現在的《第零感》。

10-FEET的成員不諱言雖然他們已成軍超過26年,但有很多人是因為看了灌籃高手電影聽到這首歌才開始知道他們,很多人都覺得聽到這首歌被鼓勵到了,所以他們想對和同世代的歐吉桑歐巴桑們說「一起帥氣地變老吧!」對年輕人說「年輕就是機會!選擇很多、時間也很多,要更自由地展翅發光」!

一起來聽聽這首令人震奮!雞皮疙瘩掉滿地的《第零感》吧!

發表迴響

%d